导读
随着高考的邻近,许多考生和家长开始准备志愿填报工作。在筹备过程中,可能许多人对于“提前批”这一概念比较陌生:提前批是所有考生都能报考的吗?提前批的招生院校和招生专业都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为大家解答!
所谓“提前批”,指的是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国家教委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这部分院校即提前录取院校。
提前批次的填报也是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开始,按往年的情况,提前批于6月27-29日开始填报。今年高考顺延一个月后,提前批次的填报大约在7月27-29日,具体以各地区考试院通知为准。
下面我们来为大家系统地介绍一下提前批志愿填报:
一、提前批都有哪些院校和专业?
总体而言,
提前批院校和专业可以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军事院校(本一、本二);2017年起,停招国防生;
第二类:公安、司法院校或专业(本一、本二);
第三类:航海院校或专业(本一、本二);
第四类:师范院校或专业(本一、本二);国家公费师范生;福建省属本科高校公费师范男生;
第五类:本科高校定向招生;小语种、基地班和实验班;
第六类:其他院校或专业(如南科大、国科大、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在提前批次招生的其他院校或专业)。
以上信息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具体每年的提前批次院校和专业名单,要以各地区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二、提前批志愿设置与投档
三、提前批报考须知
1、考生填报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如果没有被录取,不影响考生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再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
2、招生计划册会注明院校是按本一或本二切线录取,只要相应的过线考生就可以填报。比如过本二线的考生在提前批次可以填报相应的按本二线招生的院校和专业。
3、提前批次常规志愿设置一个“第一志愿”和三个“参考志愿”,第一志愿根据“”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梯度志愿模式投档,参考志愿按院校平行志愿投档。考生第一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再进行参考志愿的投档录取,一般来说,参考志愿被录取的几率较小,特别是一些热门的院校和专业,所以大家在选择第一志愿时一定要慎重。
4、报考前尤其需要了解具体院校(专业)的录取规则与录取限制,这在招生计划册或招生章程上均会有注明。比如,提前批次军事、公安院校(专业)录取,如果不去参加体检面试,即使文化课合格,也将失去录取机会。
5、一些特定的院校及专业只在提前批次录取,对相关院校和专业感兴趣的考生一定不能错过提前批次的填报。比如热门的南科大、国科大;本科师范类院校及专业等等。
四、提前批是否必须填报?
从实际填报和录取时间来看,每年在提前批的录取结果还未公布的时候,本一批次的志愿填报已经开始。因此,对于过本一线的考生来说,就需要同时考量提前批次及本一批次的志愿填报方案。
提前批次若没有被录取,不会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对考生来说,无疑是多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如果提前批次被录取,后续批次填报的志愿也将会随之失效。
所以,提前批次志愿填报一定要慎重,综合考虑与后续批次相应的志愿填报方案。我们的建议是:首先要衡量,在提前批次录取的这些特定类型的院校和专业是否确实是自己比较感兴趣和意向很大的,特别是一些仅在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及专业类型,如果确实是比较适合自己的,可以积极填报。
如果没有特别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在后续批次进行填报也是较理性的选择,院校和专业选择面也会更广,并不一定着急要在提前批次被录取。
五、提前批的专业调剂
提前批次设置的“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栏”,是指在该院校在提前批次招生的专业中的调剂,不会调剂到计划册未注明的其他专业。
在志愿填报时,每所院校可以选择6个专业,而事实上很多院校在提前批次录取的专业都比较少,甚至不足6个,大多数专业也属于同一个大类,并不会像后续本一、本二批次那么丰富。考生可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增加被院校录取的几率,当然也可以只填报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专业并不服从调剂,即便未被录取,也不影响后续批次更大范围的选择,具体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六、提前批报考小贴士
1、意向才是第一位
对军事、公安、外交等行业非常感兴趣,可以去尝试报考提前批,毕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2、享受福利也要尽义务
像军队和师范类院校部分专业是免除学费的,这确实可以给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但享受福利的同时也需要尽一定的义务。军校生需要服役一定时间,公费师范生则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一定年限。
3、机会只有一次
提前批次在志愿填报上和其他批次是同时填报的,但却可以优先于本科第一批次先录取,这也就是说,可以多一次被录取的机会,即使没有被提前批次录取,也不影响后面本科第一批次的录取进程。但填报提前批次,并不是“不填白不填”,每个人的高考只能录取一次,如果你提前批次被录取了,那么后面的志愿就不会再投档了。
所以,不要因为盲目填写提前批次院校,而错过第一批次的录取。总体来讲,提前批次是否要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还是要综合衡量个人的兴趣及学业规划、高考成绩等因素。
同时,我们也建议大家在准备报考工作时,详细阅读招生计划册、院校招生章程等,比对历年的录取情况,衡量提前批次和后续批次的院校及专业哪些是更适合自己的,科学制定志愿报方案。